喜盈門·喜悅城
7500元/m2
3室(4) 4室(3) 5室(1)
九江濂溪區(qū)十里大道與南山路、濂溪大道合圍處
作者:余飛
01
新一輪“房改”來了
樓市傳來重磅消息!
根據經濟觀察網10月26日披露:
8月25日
經濟觀察網給出的新聞標題是:中國將推動新一輪“房改”。
這是繼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樓市重新定調,認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(fā)生重大變化之后,房地產又一個重大動作。
事實上,新一輪房改早在2018年就由深圳率先拉開。當年深圳提出,
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、政策性支持住房、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。其中,政策性支持住房包括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。也即四類,商品房、人才住房、安居房、公共租賃住房,未來的占比分別是40%、20%、20%、20%。
按照這個規(guī)劃,未來深圳供應的所有住房結構中,商品房占比40%,保障性住房(包括公共租賃住房、保障性租賃住房、共有產權住房)占比60%。
此后,在“二十大”報告提出了多主體供應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購并舉的新格局。
去年發(fā)布的《擴大內需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綱要(2022-2035年)》,更是對未來十多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,做了總定性:
但今年深圳表態(tài),取消了原來的安居型商品房、人才住房等住房類型,新增了保障性租賃住房(細分為政府組織配租和社會主體出租兩種類型)、共有產權住房等住房類型。
也即由保租房、共有產權住房頂替原來的人才房和安居房。
02
“房改”怎么改
那么全國新一輪房改,具體該怎么走?牽頭人深圳的做法很明確,40%是商品房,60%是保障房。
全國會如何?文件沒有明確表露,目前14號文件也沒有對外公開,只是通過經濟觀察網的報道,我們可以獲取幾個關鍵信息。
第一,城區(qū)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實踐。
為了防止出現“大干快上”、盲目建設等現象,“14號文”強調穩(wěn)慎有序、以需定建、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?!爸С殖菂^(qū)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實踐,具備條件的城市要加快推進,暫不具備條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項目儲備?!?/span>
這里有很明確的分界線。鼓勵城區(qū)人口300萬以上城市探索,其他城市不作要求。
邏輯也很簡單,中國城市分化嚴重,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供應遠大于需求,房子根本不愁,房價也不算特別高,保障性住房沒有那么迫切。
對于城市人口在300萬以上的大城市,尤其是城區(qū)人口500萬至1000萬的特大城市和城區(qū)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來說,尤其迫切。
特別是像深圳這樣的房價高企、房子短缺的超大城市,最為迫切。一方面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商品房,另一方面供需矛盾非常嚴重,尤其需要保障性住房來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。
那么符合城區(qū)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有多少?2020年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過一份《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》,披露了各類城市的城區(qū)人口。
但三年時間,變化很大,其中武漢隨著人口回流,城區(qū)人口已經突破千萬成為了超大城市,蘇州因為工業(yè)園區(qū)的行政代碼升級,成功晉級為特大城市。石家莊官方也在今年披露城區(qū)人口突破了500萬,晉級特大城市。
至此符合城區(qū)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共35個,分別是:
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,“讓工薪收入群體逐步實現居者有其屋,消除買不起商品住房的焦慮,放開手腳為美好生活奮斗”;
二是推動建立房地產業(yè)轉型發(fā)展新模式,讓商品住房回歸商品屬性,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,促進穩(wěn)地價、穩(wěn)房價、穩(wěn)預期,推動房地產業(yè)轉型和高質量發(fā)展。
第一句話,是新一輪房改之下鼓勵城區(qū)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建設保障房的終極目的,讓買不起商品房民眾的住房焦慮,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,不再為房子和教育煩惱,可以心無旁騖去為美好生活奮斗。
當然,要實現這個愿望難度系數還是很大。一方面,租購同權需要克服阻力真正落地。另一方面,保障房的教育資源與商品房的教育資源需要平衡,這里面有牽扯著教育改革。
第二句話則值得推敲。讓商品房回歸商品房屬性。這與之前的表述大不一樣,之前官方在談到樓市的時候,經常提到的是讓商品房回歸居住屬性,現在變成了回歸商品屬性。
回歸居住屬性,也即房住不炒。而回歸商品屬性意味著什么?這意味著,商品房既有商品屬性,也有投資屬性。
本號認為,這兩段表態(tài)意味著未來中國大多數城市可能會走向新加坡模式,給未來的房地產劃定兩個圈子,一個商品房圈子,一個保障房圈子。
保障房保障買不起商品房人居住,商品房則讓有錢人去玩,當然也要以穩(wěn)定為基調。
此外14號文件還規(guī)定,保障房必須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,禁止以任何方式違法違規(guī)將保障房變更為商品房流入市場。工薪收入群體購買的保障房不得長期閑置。如長期閑置、確需轉讓、因辭職等原因離開機關事業(yè)單位或企業(yè)的,由各地政府按規(guī)定予以回購。
03
中國房地產向新加坡看齊
狹小的面積和不斷增長的人口,再加上全球資金推動,新加坡房價當年水漲船高讓新加坡政府著實煩惱。
新加坡的面積只有733平方公里,只有深圳的三分之多一點。
這么少的土地,容納了564萬人,人口密度比深圳還大。
一個城市國家,固定的、狹小的土地面積,決定了新加坡需要走出一條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發(fā)展之路,不搞土地財政。
1959年新加坡共有人口158萬,其中47%的人沒有住房。為了解決居民住房問題,1960年頒布了《建屋與發(fā)展法》,根據該法令設立了建屋發(fā)展局,制定了“五年建屋計劃”。
1964年新加坡正式推出“居者有其屋”計劃,鼓勵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。
這是全球房地產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情。
簡單理解就是,新加坡將房屋劃分為了兩個圈子,一個圈子是商品房,給有錢人玩耍,讓他們去玩商品房。另一個圈子則是組屋,給買不起商品房的人,政府提供居住。
最關鍵的是,組屋價格只有商品房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新加坡規(guī)定,新組屋的分配主要是針對新加坡無房家庭,并且每個家庭只能購買 一套新組屋,一生只有兩次購買機會,單身人士需35歲以上才可購買新組屋;而永久居民和單身人士只能購買二手組屋。
屋主擁有及實際居住組屋至少5年,才可進入市場交易,但政府要征收10%-15%的附加費,此后組屋獲得完整產權,不再受限。如果不滿5年轉讓組屋,政府規(guī)定屋主只能將組屋以原價回賣給政府。組屋的產權年限一般為99年,到期后要還給政府,極少數一部分政府會按市價買回,然后重建組屋。
在組屋制度之下,新加坡成功實現了“居者有其屋”的夢想,房屋自有率高達91%,是香港、東京的兩倍,是深圳的近3倍。
新加坡房屋結構是,72%為組屋,只有5%為私人住宅,23%為有地住宅。
正是因為有這種房屋種類,所以別看新加坡商品房價格位居全球前列,新加坡人從來沒有為房子煩惱過。
我們現在中心城市的房價高企不下,又不能引導下跌過快,畢竟金融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性很重要。
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中,我們被迫走上了新加坡的房改之路。同樣將房子畫了兩個圈層,商品房和保障房。
二次房改的帶頭人深圳今年7月份連續(xù)發(fā)布四項管理辦法,分別對公共租賃住房、保障性租賃住房、共有產權住房三類住房的保障對象、申請條件、供應分配方式、租售價格標準、用地保障、建設籌集主體和渠道、建設標準、監(jiān)督管理等進行了規(guī)范。